用水安全、水環境治理等問題受到社會的長期關注。從深圳市水務局獲悉,對深圳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兩大“水缸”建設正在穩步推進,今年,深圳將新開工100個以上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,創建50個優質飲用水達標小區,茅洲河、深圳河、大沙河等水環境治理也將有新進展。
2年內將改造28.6萬戶供水管網
供水水質事關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。根據檢查統計,近5年深圳水質綜合合格率都在99.5%以上,高于95%這一國家標準。全市日常運行的水廠出水水質均符合新的國家《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》(GB5749-2006)要求,自來水水質總體情況良好。
為讓市民喝上放心水,針對供水管道老舊銹蝕問題,2012年,市政府決定推行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,由政府投資60億,對120萬居民用戶的不合格供水管材統一進行更新改造。第一階段為2013-2017年,5年投資18.6億元,其中2014-2015年共改造200多個居民小區共計11.2萬用戶,9.6億元投資中政府投了9億元。目前,全市已有近100個居民小區創建了“優質飲用水達標小區”, 3.5萬多戶家庭受益。
按照計劃,2016-2017年,深圳將對28.6萬戶的供水管網進行改造,實現優質水入戶。今年將新開工100個以上優質飲用水入戶工程,創建50個優質飲用水達標小區。
穩步推進兩大“水缸”建設
深圳本地水資源嚴重不足,80%以上用水需從境外的東江引入。根據規劃,深圳正在建設的總庫容皆超過1億立方米的公明和清林徑兩大“水缸”,對保障深圳長遠供水安全尤為重要。
公明供水調蓄工程將擔負向西部寶安區、光明新區各水廠供水及供水調蓄任務。該工程位于茅洲河上游的公明、光明辦事處和石巖街道轄區,由原橫江水庫擴建工程(公明水庫)、鵝頸水庫至公明水庫連通隧洞、公明水庫至石巖水庫供水隧洞和雨洪利用工程四部分組成,建成后總庫容1.48億立方米。項目于2007年10月開工,將于今年年底建成,具備蓄水條件。
清林徑引水調蓄工程位于深圳市龍崗區東部,西北側分別與東莞、惠州相鄰。整個項目包括蓄水工程、輸水工程、取水工程三部分。工程擴建后庫容達到1.86億立方米,水面面積達10.6平方公里,蓄水量占到深圳全年用水量約10%。蓄水后,庫內可形成眾多大小島嶼,其風貌可媲美千島湖,對于提升區域環境,拓展城市生態資源將起到深遠作用。按照計劃,今年該工程總形象進度要超過60%,力爭在2017年6月前全面完成。
茅洲河中上游干流防洪標準將達百年一遇
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環境治理。2015年,深圳市委把茅洲河治理當作落實綠色發展、協調發展理念的頭等大事來抓,出臺了系列措施,推動相關工作全面提速提質。深圳和東莞兩市聯合成立了治理領導小組,統籌協調各方力量,并以水資源、水安全、水環境、水生態、水文化、水經濟“六位一體”理念統領流域治水工作。按照計劃,今年茅洲河中上游段干流防洪標準達到百年一遇,2017年底,前茅洲河干流水質指標基本達V類,主要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,干流中上游水清、堤綠、路暢且與街區相協調。其他河流治理方面,治理深圳河第四期工程將穩步推進,計劃于2017年完工;大沙河中下游綜合治理也將在今年全面完工,等等。
福田污水處理廠是解決深圳河灣流域污染問題的關鍵工程,遠期規模60萬噸/天,總占地25.57公頃,近期規模40萬噸/天,占地16.32公頃。工程服務范圍東起泥崗西路、華強北路、華強南路區域,西至深華路、僑城東路、深圳灣七路,北至二線關,南至深圳灣,總服務面積65.73平方公里。福田污水廠的建成投產可進一步提高原特區內污水處理能力,削減進入深圳灣的陸源污染,減輕南山污水處理廠的壓力。工程2014年3月正式動工,預計將于今年建成投用。
此外,深圳今年還排定了1000公里的污水管網建設任務。其中,寶安420公里,龍崗280公里,光明65公里,坪山25公里,龍華150公里,大鵬60公里。目前,市財政已將建設資金切塊下達各區(新區),市水務局將進一步強化統籌協調和檢查督辦,各區(新區)和市水務集團全力推動污水管網建設提速提質。